咨询热线

影响古筝音色的因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5-24 10:36:57

影响古筝音色的因素有哪些?

       古筝的共鸣箱是由面板、底板和边框组成,我们听到的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面板的薄厚直接影响古筝的音色。面板过厚,发音尖细、音量小;面板过薄,则声音空洞、干瘪、没有穿透力。一般来说,面板厚对高音频率影响较好,对低音频率影响应较差;相反,面板簿对高音频率影响较差,对低音频率影响较好。但是,筝面板的薄厚还要由筝体的大小来决定,筝体大,则面板需相应加厚;筝体小则需相应薄些。面板胶拼或刳凿时的弧度不易过大。弧度过大,演奏时高、低音区的手型变化也会随之增大,必将给演奏者造成一定的难度,这必然会影响到筝的音色。但是弧度过小,则容易在弹奏过程中指甲连带别的琴弦,会发出噪音。 筝的底板一般用梧桐木或白松木薄板制作,也有用五层胶合板代替的。底板的两端分别开有音孔,音孔的大小因筝而异,音孔过小,声音发不出来,余音太短;音孔过大,声音不够集中,缺乏穿透力。 一般筝体的共鸣箱中不设棂,使得发音松弛、清亮,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高音清脆、低音浑厚,余音悠长,这样的筝为左手传统技巧的发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码子对于古筝音色的影响。

 
            码子也称柱,或称雁柱,它是琴弦和面板的传振支柱。一般用酸枝木制作,也有用红木、 牛骨、塑料、象牙制成的,以酸枝木的效果为最佳。在酸枝木上端还镶有一个小骨片,以增加其硬度,同时提高声音的明亮度。为稳固筝弦,骨片上还刻有小槽。为调整音色、音质、码子可前后移动,使之与面板有适当的角度。 另外,码子与岳山的高度比例也关系到筝的音色。因此,必须使用恰当的比例才能使筝的发音有良好的效果。前岳山上端应镶有一条骨片或铜丝,以使发音悦耳。

 



 
(三)对筝的音色影响最大的就是筝弦。

 
            弦的质地优劣直接成为音色的决定因素。古筝使用的琴弦有动物筋做的弦、丝弦,铜和钢的金属弦,尼龙弦,由于其材料不同,故音色也不同。 动物筋做的弦多用鸡的筋为原料,同时,丝弦在这一时期也被使用,有红色、绿色还有五色缠弦。其音色特点是:音色深厚、灵透、柔和、韵味深长,最富于表现慢板及花音不多的庄重古朴的抒情乐曲。 到了明末清初,南方各地开始使用铜和钢的金属弦,如粤、闽两省首先使用铜弦。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除了继续使用传统丝弦外,又开始使用钢弦。还有,南方因为空气潮湿,也有使用不锈钢者。钢弦的音色清脆、明亮、余音长,最适合表现音韵典雅、缠绵的乐曲,但演奏热情奔放,速度很快的现代乐曲特别是快速两手弹奏和弦时,则有声音单薄混浊之感。 自60年代开始,随着二十一弦筝的基本定型,在弦的质地上,人们普遍采用不同型号的钢丝外缠尼龙丝的方法,制成尼龙弦,这种弦兼有以上几种弦的特色,粗细有序,除了可以解决丝弦所存在的生锈及声音单薄、混浊等缺点外,还有声音柔和、浑厚、刚柔并济和余音长短适中,音韵较为清雅含蓄等优点,适合演奏各种曲目。 另外,弦的松紧也会影响到筝的音色。拴弦过紧,发音死板、干瘪,左手颤弦费力。拴弦过松,由于张力不够,发音轻飘无力,稍一用力就会使筝码跳动而出现噪音,或前后左右移动,造成跑音现象。浅析影响古筝音色的因素) 摘要: 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影响古筝音色的几个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共鸣箱的木质、薄厚,码子的质地,琴弦的材料和松紧,指甲的制作材料。主观因素包括触弦的方法、力度、角度、深度、位置、手型的对否及特色演奏技巧所产生的特色音响效果。
 


 
(四)弹片对于古筝音色的影响。

 
            就筝本身而言,以上几点是决定其音色的重要条件,可是,在我们弹琴时,还有一样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筝的弹片,也叫义甲或指甲,筝的音色与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假指甲的材料质量、外形规格、 厚薄尺寸、工艺水平都极大地影响着演奏出的音质音色。这个问题常常被人提及, 在实践中又往往不受人重视。一般来说,弹片厚了声音发闷,薄了发音飘;假指甲过大过宽,弹奏阻力大,摩擦大,发出的声音不干净,噪音重;假指甲过小过窄,弹奏力度不足,声音坚硬不厚实。 好的指甲材料坚实又富有弹性,薄厚适度,触弦面小又能承受强大的压力,制作精细,光洁度好。假指甲的长度因人而异以不超过手指的第一个关节为宜。假指甲的制作材料有很多种,例如:塑料片、有机玻璃片、牛角、玳瑁。塑料片和有机玻璃片弹拔音色太薄,牛角弹片虽不音薄,但音色有些死板、余音比较短,而玳瑁片则克服了以上两种缺点,发出的音既有颗粒性又有余音较长的优点。通常我给学生选择的指甲都是一面呈弧形,一面呈平面,弧形面为弹弦面。这样的指甲中间厚两边薄,触弦面小而发音厚实明亮,弹奏阻力小而音质纯净柔美,实际演奏方便实用。 二、影响古筝音色的主观因素 影响古筝音色的不止有以上客观因素,一些主观人为的因素也会影响到筝的音色。

指甲触弦的方法、力度、角度、深度和位置都会直接影响发出的音色。古筝的弹奏方法分为提弹法和夹弹法。提弹法是手指放松呈半握拳状,指甲与琴弦几乎垂直,弹奏时手指向手心方向发力,弹毕放松回半握拳状,这个过程要求手指通过快速打弦使之发出声音。指甲不宜在弦上停留太长时间,否则,杂音大、音色暗。夹弹法实际上是一种传统奏法,在老一辈艺人中流传最为广泛,使用最普遍。夹弹是以手指和手掌的力量向面板方向运动,利用往下的力量使弦发生上下震动。夹弹时无名指支撑在岳山边, 弹奏中随着音区的进行而移动。弹奏的力量发出后,手指通常停留在下一根弦上,使发出的弦音清晰而充分。 触弦的力度要适中,靠手指上的力量打弦,用力过大声音僵硬,用力过小声音发虚,不过有些时候需根据曲子的需要自己控制力度大小,但是,不管力大还是力小,都要做到音色饱满、圆润。 触弦时,角度要特别注意,正确地角度就是指甲的平面与琴弦呈45度角, 这样出来的音色比较圆润,反之,音色会比较于瘪。不同的音区要调整不同的角度,低音区身体略向前倾,手腕略抬起,高音区身体稍向后倾,手腕适当下压。 适当深度的触弦也关系到音色,吃弦太深容易使琴弦碰到固定义甲用的胶布或其它一类物,会出现杂音,触弦太浅声音发瓢或者有时会有打不上琴弦的情况。 一般触弦的适当位置在有效弦长靠近前岳山一侧的八分之一到九分之一处,才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音色。太靠近码子,音色太空洞,太靠近岳山,声音干瘪,余音太短,不过,有时也要根据乐曲的需要变换不同的位置。